2015年12月18日,北京,清华大学何添楼231实验室发生爆炸。清华大学发布消息称,现场发现一博士后实验人员死亡。据安监部门通报,爆炸是在使用氢气做化学实验时发生的。
清华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再次引发各界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关注。
据北京市安监局通报,经初步调查,清华大学博士后孟祥见在化学系实验室内使用氢气做化学实验时发生爆炸,孟祥见在爆炸中死亡。北京市安监局还表示,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汇集各种危险物品,且由多人轮流使用的实验室,被称为“不折不扣的事故高压锅”。
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教师李志红曾在清华大学主办的《实验技术与管理》杂志上撰文分析称,58%的实验室事故系人为原因造成,人为原因造成的伤亡人数占到事故总伤亡人数的87.6%。
实验室不仅使用种类繁多的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药品,而且有些实验需要在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辐射、微波或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操作,稍有不慎或疏忽,就可能发生着火、爆炸、化学灼伤和中毒事故,是“不折不扣的事故高压锅”。
李志红发表的这篇名为《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统计了2001年到2013年间发生在实验室的100起典型事故,其中高校71起、科研院所11起、企业实验室18起。
在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爆炸物品引发的事故反而较少,最多的是易燃气体和液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腐蚀性物质事故、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5类危险品引起的事故共71起。
100起实验室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593人受伤或中毒(包括28个病菌感染者)。
实验室中,危险化学品事故共造成死亡和受伤527人。其中,由危险化学气体引发的事故伤亡人数占事故总伤亡人数的90.5%,易燃液体事故占事故事故总伤亡人数的6.1%,这两类事故的伤亡人数占事故总伤亡人数的96.6%。其余爆炸品事故、易燃固体、腐蚀性物质和过氧化物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只占3.9%。
李志红的统计显示,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实验室事故数,占到了总数的58%,造成的伤亡人数占到事故总伤亡人数的87.6%。人为原因分别有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操作不当、试剂存储不规范、废弃物处置不当。而线路老化或短路,设备老化、故障或缺陷,反应失控,实验设施不健全原因造成的事故数占到总数的36%。
2009年,清华大学就发生过一起爆炸事故,系三名博士生操作不当引发。同年7月,浙江大学理学部化学系两名教师做实验时,误将本应接入307实验室的CO气体接入211室的输气管,导致女博士于某中毒死亡。2010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实验操作时因双氧水温度高而引起爆炸。
除了爆炸、火灾等事故,实验室意外事故中病毒、病菌意外感染也很多。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在实验中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导致27名学生和1名教师感染布鲁氏菌病。
2013年,林森浩投毒事件和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后,教育部办公厅曾发文要求各地高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以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教育部还要求各高校严格管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在整个使用周期中处于受控状态,建立从请购、领用、使用、回收、销毁的全过程的记录和控制制度。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孙利荣,原文链接://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