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人娱乐场

实验中心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要如何安全管理

时间:2018-03-14   来源:    阅读:

  

       今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一个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意外,造成一位博士后当场死亡的悲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布事故调查结果。在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增加科研投入的情况下,也必须相应地提高实验室的安全事故防范水平。前几天,我接收了央视采访,谈了一些我对相关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的看法。
       多年在高校工作,我对自己实验室的安全防范也已经松懈了,我首先要对自己的实验室,与我自己的研究生一起补一补安全教育这一课。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地,不断循环往复的工作过程,要想没有事故不流泪,只有平时多流汗。要定期地进行安全性回顾与教育,分析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存的各种安全事故与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处理在萌芽阶段。另外,也要设置必要的防范与保护措施,万一发生事故时,也应该将其控制在可以接收的损失范围。 【阅读全文】
  我是学物理出身的,对化学品的味道十分敏感,所以我在以前的课题组对化学品管理和实验安全有严格规定。化学试剂存放在净化储药柜里,这种柜子顶上有气体过滤层,风机把试剂挥发出来的气体过滤后排到室内,保证室内空气干净。这种柜子本身是为封闭空间设计的,但我在普通实验室也安装此设备,过滤层每年更换。挥发性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和手套。对于接触甲醇的实验,实验人员必须带全防护防毒面具,就是要把眼睛、鼻子和嘴都包进去。对于接触粉尘的实验,必须带除尘面具。使用氢氟酸的实验,人员不能有裸露皮肤。我们经常用HF-NaF水溶液清洗玻璃,操作者必须带两层手套,内层为丁腈橡胶手套,外层为半袖的厚橡胶手套。夏天不许光脚穿凉鞋做实验,马弗炉和管式炉的上面也都有通风管道,半封闭的镀膜区域有移动式空气过滤设备,甚至有的镀膜机上都安装了过滤罩,等等。我们的实验药品大多数无毒,比起那些搞有机合成的实验室来说,已经是危害非常小了,但只要涉及到化学试剂,绝不掉以轻心。人员有时候会大意,必须经常提醒。有一次我觉得一个工作人员说话有点哑,一问才知道,用甲醇没有戴防毒面具,结果闻到了甲醇。于是我规定所有人,不带防毒面具不要做含甲醇的实验。 【阅读全文】
       懂技术不一定懂安全(管理),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安全管理人才是专业的事故预防人才,而不是专业技术人才。懂技术即使懂了相关的安全技术,但不一定懂“不安全动作、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事故致因链原理“,不一定懂“预防事故采取的行为控制技术”及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如行为安全学、人机工程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统计学等等,因为广义“安全管理”(即事故预防)包括安全技术和行为控制两个基本手段(傅贵“到底有多少事故是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安全管理更多是涉及人的问题、法规制度的执行、教育的问题(狭义安全管理),而不一定是精通技术(吴超“对安全的几个常见误解”)。

       而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印证了行为控制在安全管理中的极其重要性。所以仅仅懂技术而不懂“行为控制”这门“专业技术”,其安全管理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懂安全管理实质上是要懂事故预防,而不是懂技术,他们是两个懂的对象。当然,既懂技术又懂事故预防,那是复合型人才。可我们兼职做实验室管理的博士、硕士都是这类复合型人才吗? 【阅读全文】
       说明:这是几个月前受邀准备的一个“高校实验安全专题讲座”PPT。由于这两天我国著名大学发生了一起令人遗憾的化学实验室爆炸事故,而且有一位博士后殉难,故想起贴于此。 个人认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还是大家的安全观问题,具体表现在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行为缺失。故讲座中主要谈安全观念。至于安全知识自己看书学习更为有效。 【阅读全文】

       海恩法则:一次重大事故,背后有29次小事故,300次事故征候,和1000次的事故隐患。

       从哪儿说起呢?清华出事儿了,出大事儿了。目前官方的调查结论还没有出来,叔丁基里的说法只是某记者采访。

       海恩法则:一次重大事故,背后有29次小事故,300次事故征候,和1000次的事故隐患。

       我认为,这次事故的深层次矛盾非常值得挖掘。论点是:快速发展的科研科研生产力与教条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事故总能找到相关责任人。当然,只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的话,确实可以保证不发生事故,但是问题是,各项制度都能严格遵守吗?这是个问题,总有些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所要求的状态。比如目前制约各个单位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面积”。以出事的何添楼为例,一个4层小楼,2004年落成投入使用,以当年的研究组的数量,就几乎已经瓜分完毕;而2004-2015,又过了11年, 2004年的时候李亚栋院士还不是院士,上届系主任张希教授还在吉大没调入清华,现在的系主任王训教授当时也还只是个刚毕业的博士。这11年清华的化学系迅猛发展,院士、学者等实验面积理所当然应该水涨船高,而新引进的各色人才,当然也只有足够的实验面积才能开展工作,可是已然落成的何添楼却不会长高了。就算是跟老化学馆又压榨出些面积来,可是老迈的化学馆身上还能榨出几两油来?于是乎,研究室实验面积不足基本上是所有研究组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自然空间的限制肯定会造成一些设施的取舍问题,做实验必备的设备当然不能舍掉,那百年不用一次的安全设施自然会精简一些,而且空间如此紧张,一些安全距离的问题当然就无法考虑了。【阅读全文】

       2012年回国后,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美国和中国到底差距在哪里?问一百个人有一百二十种答案,但是大家大都是羡慕美国如何如何,批评国内怎样怎样。我这点上非常不认同。2013年留校后,我更多地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和日常运行工作,经常就会想一想实验室的管理问题。在我看来,目前我遇到的困惑就是前面说的中国与美国的比较,实验室管理也应该是人治和法制的抉择。
       我一提这个问题,大家可能各有见解,很多人觉着实验室不是有管理条例么?但是我就反问了,这些管理条例你都了解么?这些条例都涵盖了各个方面了么?这些条例你都执行了么?这些条例修订过么? 【阅读全文】

李健:美国如何从大学实验室事故中吸取教训

       2010年美国德州理工大学(TTU)实验室曾发生一起爆炸事故,操作的研究生为此失去了左手的三根手指。事故后,为给全美化学实验室引以为戒,由美国化学品安全调查委员会(CSB)对此事故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详尽调查和深入分析。从爆炸品镍肼高氯酸盐的物理危险到操作程序,从未遂事故的追踪记录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从遵守OSHA法规标准到大学的组织结构等。这样做,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德州理工的该起事故,借鉴给所有美国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仅从实验室安全管理角度,CSB指出有三方面不足,分别是一、只管理了员工健康危害,对化学品的物理危险管理不足;二、没有对之前发生的未遂事件进行很好的教训总结;三、组织缺乏安全责任和有效监管。【阅读全文】

   

 

 原文链接://news.sciencenet.cn/submore.aspx?id=2456&subid=2458